转自:新华财经
2024年12月12日,中国游戏产业年度盛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扬文化之帆,共创出海新篇章”。在12日上午,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游戏全球化发展趋势论坛上,来自腾讯等国内企业以及育碧、任天堂等国际公司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中国游戏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新趋势和新机遇。

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以“顺势而为,推动从出海到高质量全球化的转变”为主题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游戏产业要实现更大突破,不仅需要产品走出国门,更要深入当地市场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针对这一目标,敖然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增强全球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行业发展;二是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持续提升工业化水平;三是坚持文化内涵为核心,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会议期间,敖然与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周晋竹共同启动了《中国游戏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并公布了初步研究成果。该研究将系统分析中国游戏产业的全球化进程,绘制全球价值链图谱,展现各环节的优势经济体及企业,为中国游戏产业提供战略指导。

根据海外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研究团队将中国游戏产业的全球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前为起步期,主要通过授权方式出口;2013年至2017年间进入稳步增长期,移动游戏收入大幅增加,投资规模扩大;2018年后步入优化发展阶段,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化,海外布局不断深化。
周晋竹表示,当前中国游戏产业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产品输出模式,正逐步向本土化运营迈进。未来还将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构建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位国内外嘉宾围绕游戏产业全球化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

SNK中国副总裁冯文博提到,如今游戏开发初期就考虑全球化需求,发行策略也更加国际化。近年来,轻量级小游戏品质不断提升,IP合作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
腾讯《Honor of Kings》本地化专家李士林强调,真正的全球化不仅仅是推出全球通行的产品,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解决语言和技术障碍是关键挑战之一。
游戏谷董事长张小蝶认为,技术进步尤其是AI的应用,正在重塑游戏产业的竞争格局,为个性化内容创作提供了强大支持。
腾讯任天堂合作部运营负责人黄皓祺分享了任天堂在早期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经验,并指出中国厂商在移动游戏领域的优势可以借鉴到主机游戏的长期运营中。
面对全球变局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中国游戏产业正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致力于从产品出海向全面全球化转型,在技术、文化和工业能力等方面持续创新,迎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