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云手机”,简单来说就是运行在云端的虚拟手机,它将原本需要在本地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转移到了云端服务器上执行,而我们手中的终端则主要负责显示与操作。一般情况下,“云手机”采用的是安卓操作系统,并且可以通过移动端应用程序、网页浏览器或者PC端的客户端来连接使用。从本质上讲,它就像是一个具备交互功能并带有计算能力的视频流。

云手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左右,当时有关阿里推出搭载云OS V2.2系统的手机的消息开始流传开来,尽管2012年有过具体的定价计划,但最终并未真正实现。
2012年,ARM公司宣布其移动芯片支持VT虚拟化技术,不过那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直到2014年,市场上才出现了基于ARM板卡方案的云手机产品,比如微算。到了2018年,随着华为云进入这一领域以及5G概念的兴起,云手机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再到2020年,5G商用化进程加快,AI技术和云计算也日益成熟,于是华为鲲鹏云手机、百度云手机和天翼1号云手机等相继问世。
既然众多运营商和行业巨头纷纷涉足云手机领域,那么云手机究竟能够带来哪些价值呢?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云手机的特点进行探讨。
云手机特点之一:灵活配置——性能扩展
基于ARM架构服务的云手机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创建出不同规格的虚拟云手机,从而实现对本机性能的有效扩展。下面以一个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利用云手机提升车载智能大屏的性能,使其上的应用与手机保持同步。众所周知,车载大屏通常采用符合车规标准的芯片,由于其开发和测试周期较长,因此在性能上往往比手机芯片落后大约三代至五代。此外,前装车载大屏大多嵌入在车辆中控位置,更换起来非常困难,更换周期也很长,这使得车载大屏只能满足GPS导航和一些影音娱乐的需求。
然而,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车内屏幕不仅变得越来越大,数量也在增加。再加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人们对车内活动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导航软件,而是希望能够玩游戏、唱歌等。
云手机特点之二:全天候稳定运行、无发热困扰——适用于MRPA场景
MRPA是指基于云手机和人工智能自动化能力对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操作和处理。它可以应用于舆情监测方面,如政府舆情监控、媒体舆论把控以及MCN机构定制舆情服务;也可以用于AI云猎头,自动收集人才简历信息,了解人才的职业动态,深入挖掘工作经验并分析匹配度,智能化管理资料清单;还能实现AI客服多岗位管理等功能。
云手机特点之三:设备数量可调节、支持批量操作与集中管理——适用于店铺集群及引流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台电脑或手机,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而且管理起来也比较麻烦。此时,云手机凭借其轻量化、设备数量弹性以及集中管理的优势,成为替代物理终端的理想选择。
例如,电商卖家可以在拼多多、淘宝、闲鱼、Wish、陪玩平台等平台上运营多个店铺;还可以构建TikTok、小红书、微博、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短视频矩阵;甚至可以利用第三方抢票软件提高购票效率。
云手机特点之四:应用程序在云端运行,确保数据安全不落地——安全云手机
通过构建虚拟云手机,云手机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APP应用平台。用户只需在自己的移动设备(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系统)上安装云手机应用程序,并经过身份验证,便能够在任何时间访问单位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同时保证单位的数据和应用程序不会存储在终端设备上,避免泄露风险。
云手机方案天然具备移动终端数据不落地的优势,同时可以记录用户操作痕迹,防止数据被转发、截图或录屏。它可以与认证后的第三方系统和单位内部系统无缝对接,在政府部门、央企、教育机构、金融机构、医院等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手机特点之五:跨平台交互——适用于云会客场景
云手机本质上是一个支持交互的视频流,接入方式既可以是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网页页面或者是PC端的客户端。借助云手机的屏幕共享功能,可以轻松实现手机与PC之间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实时屏幕同步和音频互动交流,营造出如同面对面交流般的互动体验。

云手机同屏互动与远程会议、远程操控以及电子教育白板有所不同。云手机提供的是一种面向多用户的第三块屏幕服务,不会侵犯其他用户的权益;共享的屏幕是在系统级别上实现的,理论上可以支持任意应用程序进行多向互动。
这种场景非常适合金融保险行业的可视化坐席、医院综合会诊、教育培训领域,甚至是情侣之间的私人同屏社交工具。
随着5G网络的逐步普及以及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积极参与,云手机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相信未来云手机的应用生态将会更加丰富多样,您是否也能想到更多关于云手机的应用场景呢?欢迎一起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