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扬子晚报、新京报
曾经,电子竞技被视为“不务正业”或“荒废学业”。然而,如今它却成为了大学的专业课程之一。打游戏真能成为获取学位的新途径吗?
教育部正式增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专业名单,其中包含“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该专业属于体育类,并将于2017年在高职院校实施。
△教育部网站截图
高校已率先开设相关课程
今年,内蒙古一所职业学院设立了全国首个电子竞技专业。招生简章中提到,学校将邀请国内顶尖战队的教练员和战术分析师授课,旨在培养专业的电竞选手、教练员及战术分析师。
△内蒙古首个电子竞技专业场馆
自2003年起,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电竞赛事层出不穷,中国电竞战队也在国际大赛上屡获佳绩,使得这一领域备受关注。
新增电竞专业的举措是否预示着行业的春天来临?电竞教育的前景如何?教材和师资能否跟得上发展速度?
焦点一:电竞行业的发展潜力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中国拥有9700万电竞爱好者,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家中观看电竞比赛或参与游戏活动,推动了行业从起步阶段向成熟迈进,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2016年9月3日,湖北举办的一场电子竞技大赛。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国家级别综合性电竞赛事已有4项,各类省市级赛事多达数十项,商业公司举办的赛事更是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电子竞技联盟已提交了申请,希望将电竞纳入奥运会项目。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也有人认为,电竞市场的规模并不如预期那般庞大。相较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电竞游戏项目相对较少,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有限。
焦点二:人才培养方向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电竞部副部长高轶凡表示,电竞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赛事和运动员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高质量内容吸引商业利益。
尽管电竞赛事数量大幅增加,但提升比赛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般而言,与电竞俱乐部签约并以此为职业的人被称为职业电竞选手。目前国内职业选手人数约有数千人,普通选手月薪可达2万至3万元,顶尖选手收入更高。
△美国MLG联赛(职业游戏大联盟)是北美享有盛誉的顶级电子竞技联赛。
内蒙古电子竞技协会会长李爱龙认为,职业电竞运动员的最佳年龄为16至23岁。由于大专毕业生通常已接近或超过这个年龄段,因此高校更应侧重于培养赛事导播、电竞教练员、战术分析师等相关人才。
焦点三:教材与师资建设
李爱龙指出,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缺乏现成的教材。编写教材、设计教学方案需要从零开始。学校正与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职业俱乐部合作,邀请一线教练和国内外专家共同编写教材,形式将以视频为主。
对于如此实践性强的专业,教师的要求是什么?李爱龙强调,教师不一定需要高学历,但必须真正了解电竞。例如,省赛冠军、一线俱乐部教练都可以成为指导教师。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采用讲座形式,每门课可由不同教师轮流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