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来源:法制日报
在线求职,看网络剧能赚钱吗?
“免费洗衣粉”真的免费吗?
你的“叔叔”真的是你的叔叔吗?
“大生意”真的是赚钱的好机会吗?
临近年底,骗子的诈骗手法更加多样,让人掉入陷阱。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整理了近期多发的真实诈骗案例,帮助大家擦亮双眼,迅速识别骗子的伎俩。
观看网络剧赚佣金陷入圈套
近日,郝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观看网络剧赚佣金”的兼职招聘信息,便将自己的简历发送了过去。
几天后,郝先生收到回复,让他添加QQ号,并下载一个App,声称会有“客服”联系他。郝先生下载了App,发现里面有各种网络剧。“客服”告诉他,郝先生只需随意选择一部网络剧即可刷单赚取“佣金”。
随后,郝先生在“客服”的指导下开始刷单。起初,每个任务的佣金从5元到20元不等,总共赚了256元。后来,“客服”建议他做“增加收入的单子”。任务规则是,郝先生需按照网剧对应金额的二维码进行微信扫码支付,十几分钟后,对方会将本金及佣金一并退还。
尝到甜头的郝先生欣然接受。为了谨慎起见,他先选择了一个价格较低、本金为800元的网剧试水。支付后,“客服”表示操作失误,无法提取本金和佣金,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选择一个5400元的“大单”来弥补损失。

谨慎的郝先生表示只有1500元。“热心”的“客服”提出愿意垫付剩余的3900元,让郝先生通过微信扫码支付1500元。郝先生同意了,但微信扫码显示异常。对方不断安抚他,让他加了几个人的微信,分几次将1500元转了过去。
随后,“客服”主动联系郝先生,说只要还上3900元,就可以将所有本金和佣金返还。郝先生未多想,按要求汇了3900元,却未收到本金和佣金。这时,他联系“客服”,对方称郝先生的信用积分差2分,需补上5000元现金才能返还本金和佣金。此时,郝先生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
郝先生立即前往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望海派出所报案。接警后,民警迅速冻结了郝先生的付款账户,并分析了相关网站信息。目前,此案已被立为诈骗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
所有要求垫资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远离刷单,从我做起。
一袋“免费洗衣粉”被骗20余万元
12月22日,张女士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App的工作人员,免费提供一袋洗衣粉,张女士在线好评后会获得返现。张女士心想自己不吃亏,便答应了。随后,张女士被拉入一个微信群,按照群内要求完成“刷单”任务,并获得了“佣金”。

次日,张女士看到群内消息,今后任务统一通过某App进行结算,于是下载了该App并注册账号。张女士进入App后有“助理”接待,她通过自己的银行卡向“助理”提供的账户转钱,模拟购物过程,随后张女士返回App钱包,发现“本金”和“佣金”都回来了。于是,张女士多次进行“刷单”。
在转账20余万元后,张女士接到一个10万元的任务,完成后“助理”通知提现失败,并以各种理由推迟返现。张女士意识到被骗,立即向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滨海派出所报警。
派出所受理后,立即与刑侦大队合作,冻结了张女士的付款账户,成功冻结1.2万元,但其余资金已被骗子转走。同时,办案民警立即展开侦查,通过分析研判,利用反诈联席会议机制,及时通报开户银行冻结收款账户,拦截部分被骗资金。
随后,民警顺藤摸瓜,成功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经查,两人办理了多张银行卡卖给中介人,被诈骗团伙用于转移电信网络诈骗赃款。
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提示:
不要贪图小便宜,小心酿成大损失,时刻绷紧防范之弦,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你的“叔叔”是来骗你的
家住烟台市莱山区的刘先生闲来无事玩手机时,突然收到一位自称是其“叔叔”的微信好友请求。
一开始,刘先生有些怀疑。但在聊天过程中,对方不仅说出了他父亲的名字,还对他小时候住的地方了如指掌,让他感觉对方很熟悉。于是,刘先生逐渐放下戒备,开始相信这位真是他久未联系的“叔叔”。

随后,诈骗分子提到刘先生同村的王叔,通过王叔的“落魄”激发刘先生的同情心,诱使刘先生代为转账。在收到骗子发来的“转账记录”图片后,刘先生向王叔即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转账。事后,刘先生去银行查询余额时发现并未收到“叔叔”的转账。刘先生尝试联系“叔叔”,却发现已被拉黑。刘先生意识到被骗,立即向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黄海派出所报警。
派出所受理后,民警立即对刘先生的付款账户进行冻结,但骗子已将全部资金转走。目前,民警正在全力侦办该案件。
据民警介绍,这类骗局是骗子精心设计的精准诈骗,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的通讯录和社会关系信息,用事主领导、熟人或亲友的姓名和照片包装社交账号,添加事主为好友。然后,骗子嘘寒问暖,取得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等理由,诱骗事主代为转账,从而得逞。
警方提示:
破解这种冒充类的骗局,关键是多方核实查证真伪,在接到自称领导、熟人转账要求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不要轻易转账。
“大生意”有“大陷阱”
近日,丁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消防支队的采购员张某,需要采购物资。丁先生与张某先通过网上联系,然后张某收到丁先生报价后,称领导已同意采购,并邀请丁先生到消防支队面谈。

丁先生来到消防支队门口后,接到张某电话。张某表示还需购买60张上下铺床,但由于消防支队账户问题,无法直接向床铺厂家购买,张某让丁先生以公司名义联系床铺厂家购买床铺。
疏忽大意的丁先生直接支付了9万元定金给床铺厂家,之后给张某打电话,没想到张某电话一直关机。丁先生又联系床铺厂家,发现对方电话也关机。
丁先生意识到被骗,立即前往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滨海派出所报警。民警立即冻结丁先生的付款账户,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研判分析,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在分局刑侦大队协助下,成功排查出涉案银行账户人员。为确保群众资金安全,办案民警连夜赶赴外地市,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示: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特别是在面对巨大诱惑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在未核实对方身份前,切勿转账,以免造成钱财损失。
保护群众“钱袋子”,努力提升群众反诈意识。据了解,今年以来,莱山公安全面深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积极开展专项行动,有效宣传预防,强力打击,共冻结资金1700余万元,止付资金2300余万元,追赃挽损400余万元。实施预警劝阻11.5万余人次,避免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作者|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通讯员 陈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