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里,兄弟们总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通常这些想法是“他今天一定会帮我带饭吧”“他今天一定会帮我签到吧”之类的。
然而有一段时间,由于互联网上盛行“娘化”文化,这种兄弟情也悄然发生变化,甚至滑向了另一种方向——“如果他哪天被娘化了,肯定先让兄弟们乐一乐”。
这种想法虽然刺激,但事后回想,大家多少有点尴尬。毕竟我们宿舍的成员更像是“哥布林”,而不是“高富帅”。
即使经过娘化处理,最终结果也只会是阴暗版的“哥布林(母)”。
现实条件限制了我们对自身进行有效的性别转换,但这不妨碍我们对一些虚拟作品中的角色展开想象,探索他们的另一种可能性。
网络上有不少这样的内容,成功创造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兄弟”形象。
《黑神话》里的狗兄弟也可以迷倒万千少男
然而,将虚拟作品中的角色娘化并非没有风险。
一方面,某些经典形象一旦改动,反而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另一方面,这些形象往往涉及版权问题,随意使用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
不久前,一款名为《Enigma of Sépia》的手游就顶着这些风险,对一些动漫男主角进行了所谓的“变性手术”。
这款游戏以抽卡养成为核心玩法,因此拥有大量的角色立绘。玩家抽取新角色时,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感觉有点眼熟”。
而角色的名字也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例如“酒田藤”,英文名则是“Ginara”,都让人产生“懂了又没完全懂”的感觉。
类似的还有某位粉色头发、四手两面的角色。
粉色头发的四手霸王
看到这个形象,不禁有种想与她战斗的冲动,最后可能还得说句“抱歉,没能让你尽兴”。
游戏中还有一位SR角色“悠仁”,他的外貌和这位四手霸王相似,进一步暗示了其真实身份。
SR角色:“悠仁”
游戏里还有很多让人一眼认出的老朋友。要说像吧,确实有点像;但要为此开喷,又显得自己像个笑话。
因此,玩家们对于这些角色的看法常常在“这真有点像吧”和“开什么玩笑啊”之间达成平衡,充满了一种网络小丑般的艺术感。
不是老二次元还真认不全
然而,《Enigma of Sépia》并没有完全避开形象上的问题。事实证明,游走在版权边缘总是存在风险。
游戏中,你上一刻还在猜测某个角色的既视感从何而来,下一刻,这个角色的技能特效就揭示了答案。
某位角色的技能特效
比起原封不动的技能效果,玩家们更在意的是那满溢氪金气息的游戏界面。
这款游戏属于老式的“角色养成+放置战斗”,侧重数值玩法,看两边角色“放大招”。但在这些数值向的内容中,氪金系统以及繁杂的UI总会在无声之间,强行挤占玩家的视线。
游戏的主界面(来自油管JustSpawn)
因此,除开喜欢“数值玩法+动漫内容”的玩家,其他人对这款游戏的印象大概就是个“质量粗糙的氪金手游”,充满了作坊气息。
这类小作坊更倾向于通过“碰瓷”和“蹭热度”来宣传,比如曾经热衷于跟《王者荣耀》对线的《曙光英雄》,就因此收获过一波热度。
其他一些二次元手游也爱在广告素材里套用热门元素,如《剑与远征》、《原神》等,曾长期被当作“公用素材库”,《碧蓝档案》也频繁出现在某些游戏的广告中。
“公用素材库”——《碧蓝档案》
直接盗用素材的情况较容易处理,但若事先修改,则难以界定行为性质。
例如,身穿红蓝紧身衣配盾牌的角色不一定是“美国队长”,可能是《赛尔号》里的“凯普特”。
我国著作权法尚未规定网络游戏为独立作品类型,因此无法将其作为“作品”保护。司法实践中,一般将完整游戏拆分,从文字、美术、音乐等方面提起诉讼。
此前任天堂起诉《幻兽帕鲁》,原因之一是他们申请了“捕捉方式”专利。
宝可梦的“捕捉方式”专利
为游戏各方面申请专利并维权,虽有时会产生“讼棍”现象,但多数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尤其是《Enigma of Sépia》,不仅娘化了各种动漫男主角,还照搬了“须佐能乎”等技能效果。如果这些技能正好撞上了《火影忍者究极风暴》的内容,那涉嫌盗用的一方可能要面临法律诉讼。
《火影忍者究极风暴》里的“须佐能乎”
对玩家来说,一个游戏是否盗用了素材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游戏是否有趣。
就像《300英雄》所传达的道理:版权问题是厂商的事,好玩才是玩家关心的事。
所以,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或许是用盗来的素材堆砌出一款无聊的游戏。
对此类游戏,玩家的感受可以简单概括为——无聊换皮游戏Biss。
将我们设为星标☆,点点在看
就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和资讯啦
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