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资讯

热门消息 > 法治动态:12345与110即将实现互联互通 盼望年底前完成

法治动态:12345与110即将实现互联互通 盼望年底前完成

2025-04-16

2023年底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旨在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文件指出,年底前将全面实现两个平台的互联互通以及相关数据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对接联动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

如何实现12345与110的高效联动?

各地12345或110接到对方受理范围内的事项时,可以通过一键转接的方式转交对方处理。对于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事项,话务人员应做好合理引导和解释工作。

建立健全日常联动机制,确保110在遇到可能引发违法犯罪的行为时,能够及时派警处置,并将属于12345受理范围的事项转交。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12345、110与紧急热线和公共事业服务热线之间的联动顺畅。如遇突发事件,可以启动应急联动方案。

各地需建立健全12345与110的会商交流机制,对职责边界不清、存在管辖争议的高频诉求事项,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同时,定期通报工作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今年底前,各地将基本建成12345和110高效对接联动机制。12345推动部门协同高效履职、及时解决非紧急诉求,110则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处置紧急危难警情,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出于安全考虑,不少家庭选择安装摄像头来应对小偷光顾、车辆被剐蹭、老人和儿童安全、宠物安全等问题。然而,这些本该带来安全感的设备,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烦恼。

安装摄像头真的能带来安全感吗?

多位用户表示,安装摄像头虽不需要耗费太多金钱和精力,但确实能让人感到安心。不过,摄像头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摄像头存在画质差、续航短等问题。

家用摄像头存在哪些隐私泄露风险?

2021年4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案件:被告人巫某通过自己研发的App控制了全球18万个摄像头,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巫某利用一些摄像头的漏洞,破解了家用摄像头的账号密码,从而实施偷窥。

四川省射洪市警方通报一起案件:嫌疑人张某某自2021年10月起,先后两次购买了100多个摄像头控制权限,经常在夜晚登录偷窥。警方在其手机里发现了大量非法下载存储的公民隐私视频。

社交平台上,有人贴出“××视频监控流出,速看”等帖子,配文“可打包购买”或“视频监控出售”等字样。云端存储的视频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或引流工具。

保护个人安全与侵犯他人隐私的边界在哪里?

“家门口”并不完全属于公共空间,也有一定的私密性。判断使用家用摄像头、智能猫眼是否构成侵权的核心,不是安装位置,而是安装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合法权益。依据民法典规定,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自身合法权益而合理处理他人个人信息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摄像头的生产者应持续完善相关软件和硬件技术,克服技术缺陷;用户应有意识地设置强密码和校验,进一步保障安全性;云端共享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建议多维度选择、购买市场认可的产品;云存储服务提供者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云端及数据的安全,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检察院对一起内外勾结偷盗中石化集气站内凝析油案件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宣判,11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不等刑罚。

据法院审理,该团伙每次作案都有明确的分工,李某事先安排内部员工断开集气站监控,其余人员则帮助站外人员现场抽取地下储油罐中的凝析油。盗窃成功后,参与者每次都会分得数百至数千元不等的赃款。经查,该团伙连续作案12次,共盗窃凝析油57.98吨,价值20余万元。

鄂托克旗检察院检察官在该案侦查阶段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均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并在判决前退赔了涉案企业的大部分损失。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李某等10名被告人因犯职务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一年五个月不等,张某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5月16日,河北省唐山市公安局路南分局发布一则悬赏协查通报。通报称,2022年5月13日17时许,唐山市路南区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骑自行车逃跑。

图片来自法治日报

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如下:男性,约42岁,身高约1.7米,短发,中等身材,走路及骑自行车时驼背,骑一辆黑色自行车,后轮右侧装有篮筐,逃跑时上身穿灰白色广汽本田工作服,后背上方印有“广汽HONDA”字样,肩臂部有灰色、红色条纹,下身穿深色裤子,斜挎迷彩挎包。此人持凶器作案,逃跑后随身可能携带刀具等凶器。

图片来自法治日报

请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报警。公安机关对提供线索抓获嫌疑人的奖励人民币5000元,对提供线索并协助抓获嫌疑人的奖励人民币20000元,对窝藏包庇嫌疑人的人员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