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资讯

热门消息 > 线上副业如何避开“网赚”成“网赔”的陷阱?布尔人与祖鲁人的血战结局及其影响

线上副业如何避开“网赚”成“网赔”的陷阱?布尔人与祖鲁人的血战结局及其影响

2025-04-30

来源:工人日报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副业形式日益多样。然而,不少网络副业暗藏玄机,使一些务工者陷入困境,副业变成了“负业”。专家建议,务工者应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奋斗来获取收入,而非心存侥幸。同时,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相关部门也需协同合作,保障务工者的合法权益。
直播带货、短视频剪辑、有声书配音、短剧推广……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副业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许多副业宣称零门槛、易上手且不受地域限制,吸引了大量务工者希望通过业余时间从事网络副业增加收入。然而,调查发现,不少所谓的网络副业背后隐藏着骗局,导致务工者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背上了债务。
 新瓶旧酒:“网赚”变“网损”
广西籍邓女士在天津从事护理工作,想通过副业补贴家用。3月12日,她看到一则直播助力的兼职广告:完成相应金额的任务并截图分享,即可按比例获得佣金。初次尝试时,邓女士顺利完成了一笔100元的任务,获得了25元收益。随后,“导师”称其抢到了一个3000元的大额任务,并将其拉入一个小群,承诺完成后可获得30%~40%的收益。
然而,当邓女士准备提现时,对方突然表示因操作失误导致其他成员投入的资金无法取出,要求继续追加任务才能解冻资金。最终,在群内人员的轮番劝说下,邓女士先后三次投入共计13万元。“事后我才意识到,群里的人很可能是一伙骗子,他们合谋演戏骗我。”察觉被骗后,邓女士立即报了警。
邓女士的经历并非孤例。多位受访者反映,当前线上副业虽花样百出,但多数存在欺诈行为,套路相似——要么要求先交费加入会员,要么诱导进行刷单操作。例如,抄书变现需先支付999元购买软件,实际上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的抄书视频几乎无收益,还存在侵权风险;而所谓的居家客服则与刷单骗局如出一辙,引导求职者下载假冒官方APP,并诱导充值更多资金以完成“任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张冬梅教授指出,网络平台的发展催生了更加灵活的就业模式,但在寻找网络副业的过程中,务工者面临个人信息泄露、权益受损及遭遇诈骗等多重风险。
 层层设套:免费听课背后的陷阱
“零基础入门”“免费开通橱窗”“无偿分享写作技巧”……这些诱人的宣传是否让你心动不已?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声称可通过简单副业轻松赚钱的信息,附带所谓的真实案例增强可信度,实则是为了吸引人参加收费的副业培训课程。
在广西工作的90后小杨就遭遇了类似的骗局。为寻找副业机会,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一则有声书配音兼职广告。添加好友后,对方邀请他参加了一节免费直播讲座。“讲师介绍了些基本知识后便开始推销高价课程,并展示了‘优秀学员’的高收入案例。”根据小杨提供的直播截图,该配音班原价8750元,交100元定金即可享受优惠价5960元,同时还赠送价值3980元的《声乐》录播课一套。
受直播间热烈气氛影响,小杨一时冲动交了报名费,并按照工作人员指示开通了分期付款。然而,仅听了两节课后,小杨发现课程内容非常基础,所谓的“边学边接单”并未兑现。当他想要退课时,却遭遇了推诿:“之前联系的老师让我找另一个负责退款的人,但我一直联系不上。”
查询显示,小杨报名的培训机构存在经营异常情况,并有多条投诉记录,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引导分期贷款等问题。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到的有声书配音、短视频剪辑等兼职广告中,发现套路与小杨遇到的基本相同:先以免费课程吸引人,再逐步推销高价课程并诱导开通消费贷。
 防范骗局:多方合力强化监管
近年来,在从事副业过程中被骗的案件频发。四川蜀安律师事务所律师石国力介绍,在处理过的案例中,直播带货、店铺代运营等副业项目逐渐增多,合同中往往隐藏诸多陷阱。“所谓直播带货项目,实际上是运营公司通过收取求职者的资金获利,真正的带货收益难以实现。”
来自四川南充的外卖骑手杜杨虎曾尝试将短视频博主作为副业。“现在观看量很少,几乎没有收益。”他表示,虽然经常看到直播带货、视频剪辑的教学视频,但已不再相信那些交钱学习的广告。
石国力提醒广大劳动者,在选择副业或兼职时要谨慎判断:该项目是真的能带来收益,还是打着帮人赚钱的幌子骗取钱财?最简单的辨别方法是思考:如果项目真的有利可图,为什么还需要通过推广吸引他人付费参与?因此,要想真正赚到钱,必须依靠自身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捷径。
张冬梅认为,要破除“副业培训”陷阱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网络平台应严格履行内容审查责任,对发布虚假信息造成用户损失的情况承担连带责任。另一方面,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保护相关主体权益。此外,劳动者个人也要提高警惕,避免被免费或低价课程所诱惑。一旦发现自己陷入副业培训骗局,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张冬梅还强调,劳动者应正确处理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在不影响主业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前提下,可以在休息时间从事副业。但要注意,副业不能干扰主业。若副业影响了主业义务的履行,劳动者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甚至面临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