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资讯

热门消息 > 网络兼职,轻松创收!

网络兼职,轻松创收!

2025-05-01

警惕网络兼职陷阱,保护个人权益

如今,各种诱人的网络兼职广告层出不穷:

“轻松工作,日赚数百!”

这类广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特别是部分在校学生。然而,在互联网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些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以“兼职”为幌子,引诱他们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

以下是一些真实的案例,让我们看看这些看似诱人的机会背后隐藏着什么风险:

案例一:出租微信账号的代价

今年3月初,某职业学院的林某某(男,18岁)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个网上兼职广告。对方称只需出租微信账号,新号每天80元,老号每天120元。林某某认为没有风险,便将自己的微信号提供给对方,一个月内赚了两千多元。尝到甜头后,他开始向亲友租借微信号再转租牟利。最终,林某某及其亲友因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被警方抓获,并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案例二:出租支付宝账户的风险

3月20日,某职高学生刘某某(男,17岁)收到陌生人私信邀请其参与“赚钱项目”。对方要求他提供支付宝账户用于资金流转,承诺每小时支付200元报酬。刘某某按照指示操作后,发现自己的账户被用于转移诈骗资金,最终因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而受到处罚。

案例三:两部手机的骗局

4月中旬,大一学生王某(男,19岁)在游戏公屏看到“兼职”广告,对方让他准备两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和拨打电话操作,声称每小时可获百元报酬。王某邀约同学一起参与,几天后三人因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支持被依法处理。

案例四:再次上当受罚

5月,德阳警方在打击“两卡”犯罪行动中发现一名多次涉及网络兼职案件的学生忠言(化名,男,20岁)。这次他不再是受害者,而是作为一起涉及多名中学生的“手机口”兼职项目的组织者被捕。忠言因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而受到法律制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寻找兼职机会。但一些不良分子利用学生急于赚钱的心理,设置陷阱。有的学生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被骗;更严重的还可能因此触犯法律。

普法答疑

问:什么是“手机口”业务?

答:所谓“手机口”项目,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通常使用两部手机通过音频线或扬声器连接,一部手机接通境外诈骗分子,另一部拨打国内电话,实现语音中转,掩盖诈骗电话的真实来源。

问:为什么会出现“手机口”这种新型诈骗手段?

答:近年来,公众对境外来电警惕性提高,导致传统诈骗方式效果下降。“手机口”利用境内电话进行通话,使受害者放松警惕,增加了诈骗的成功率。

问:实施“手机口”诈骗会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情节轻微者可能会被处以罚款、行政拘留及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刑事处罚。

警方提示:

同学们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机会,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对于涉及手机卡、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账户的操作要格外谨慎,切勿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