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实习生朱梓烨 成都报道
2024年的手机市场,每个季度都在重新排列座次。在国内一季度市场中,根据IDC数据,荣耀和华为并列榜首。
谈及市场份额,5月27日,荣耀CEO赵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市场竞争每天都有波动,这将是常态。市场竞争是一场马拉松。”他还提到,未来将在AI领域加大投入。
同一天,荣耀发布了数字系列的新旗舰——荣耀200系列,主打摄影和手机AI功能。
今年被视作端侧AI应用的元年,关于发展趋势,赵明表示:“未来大模型在云端和设备端的应用应该适度,不必过分追求大模型。在手机端难以复制ChatGPT的能力,因为它并不是手机端的核心应用场景。”
他认为,端侧AI是个人工具,可以视为人体器官的延伸,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个人更好地管理并利用网络大模型。
影像与AI的竞争
从目前各大手机发布会来看,影像和生成式AI是两大主题,用户对此感受明显。
一方面,移动影像一直是手机厂商们比拼的重点,目标是超越单反相机。面对影像需求的增长,智能手机的快速升级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拍摄高质量作品的难度,目前影像创新仍在继续。
现在的手机拍摄效果不再依赖硬件堆砌,而是系统级优化。厂商们通过联名合作或自研技术来实现差异化。
荣耀之外,例如华为建立了影像品牌XMAG,OPPO与哈苏联名,vivo与蔡司联名,小米与徕卡联名,在摄影领域各家将继续竞争。
赵明表示:“单纯的联名对我们没有意义,我们不会走这条路。”
另一方面,AI不仅助力摄影技术,还在手机端侧落地,包括人工智能助手、系统优化等。
背后是AI大模型的部署,目前,荣耀、华为、三星、OPPO、vivo、小米等头部厂商已经发布了自家的大模型。荣耀还为其他大模型提供了接口,融入其操作系统。
展望未来,赵明说:“到明年这个时候,70亿参数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低功耗的70亿参数才有实际价值,否则能耗会是个大问题。未来不同模型的参数可能会有10亿、20亿甚至30亿,就像CPU有大核、中核、小核,简单的运算用小核更为高效。”
多位业内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手机上搭载大模型后,由于体积大,功耗、内存等问题成为移动端的痛点,芯片厂商、手机厂商和应用厂商正在不断探讨解决方案。
争夺全球市场
根据IDC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6926万台,同比增长6.5%,市场需求的持续恢复帮助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延续去年底的反弹势头,并且市场表现超出预期;得益于荣耀和华为等厂商的良好表现,推动整体安卓市场同比增长9.3%。
从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排名来看,荣耀、华为、OPPO、苹果与vivo分别以17.1%、17.0%、15.7%、15.6%与14.6%的市场份额占比位列前五,其中荣耀与华为以相近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一,OPPO与苹果则并列第三。
IDC进一步分析称,由于增加了AI功能以及影像、屏幕等方面的全面升级,荣耀Magic 6系列首销第一季度的出货量超过了上一代产品前两个季度的总和。折叠屏产品的帮助下,荣耀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出货量同比增幅达123.3%。
除了国内市场的增长,荣耀在全球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市场的扩张中同样充满野心。赵明表示:“欧洲不需要再有一个低端品牌参与竞争。我们在欧洲的目标是与苹果和三星竞争,因此我们在欧洲发布的旗舰手机主要是高端系列。”
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10%,达到2962亿部,市场表现超出预期,这是经历十个季度后首次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在厂商排名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中三星、苹果、小米、传音与OPPO位居前五。
对于全球市场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较高增长表现,各大厂商在AI领域的努力是拉动出货量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三星推出的Galaxy AI推动了其出货量的增长。
Canalys高级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认为:“2024年,将生成式AI浪潮商业化对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来说依然至关重要。厂商将寻求与行业领导者开放合作,为终端用户带来独特且个性化的AI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厂商将寻求把这些AI功能引入中端市场,为其原生AI生态系统增加更多用户。”
此外,赵明表示:“目前各种原材料和电子元件在全球的供应情况都比较紧张。随着我们步入AI应用和算力大爆发的时代,未来许多器件的供应可能会变得紧张和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