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资讯

热门消息 > 警惕网络犯罪黑手伸向青少年:“网赚”?“网暴”!

警惕网络犯罪黑手伸向青少年:“网赚”?“网暴”!

2025-05-07

新华社广州7月20日电 标题:“网赚”诱惑?“网暴”诈骗!警惕网络犯罪黑手伸向青少年

新华社记者毛一竹、孙飞、毛鑫

一名13岁的初中女生因为和同学的误会,遭到“网络水军”在网上辱骂为“渣女”。这些不法分子还以此为由对她进行敲诈勒索,导致她身心受损。这并不是电影中的情节,而是现实中一起网络欺凌未成年人案件。

暑期来临,青少年在网络上的活动更加频繁。然而,有些青少年被所谓的“网赚”机会所吸引,不慎落入网络犯罪的陷阱。新华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有网络犯罪团伙专门针对青少年下手:一方面,许多案件的受害者是“00后”;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因为法律意识薄弱,贪图小利,成为“网络水军”的帮凶。

【现实版《少年的你》:13岁女孩被诬为“渣女”】

13岁的佳佳(化名)是一名深圳的初中生。因与同学产生误会,污蔑她交往多名男友为“渣女”的内容突然出现在多个微信公众号上,并在学校里迅速流传,让佳佳感到非常痛苦。

经过警方调查,这些不实文章的微信公众号与深圳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长沙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有关。这两家公司都是湖南人文某某创办的,专门从事网络犯罪活动。从2019年9月到2020年4月期间,公司注册了“Siri爱蹦迪”“广东热心市民”“第九个失眠星球”等十几个微信公众号,专门发布涉及他人隐私的虚假文章。这些文章多来自年轻人的投稿,经过加工成为带有“标题党”性质的文章,吸引粉丝阅读和传播。

【“养号控评”聚拢百万粉丝用于敲诈】

据深圳市光明区检察院检察官张恒莉介绍,该团伙发布的文章内容大多涉及校园矛盾和情感纠纷。团伙成员不仅不对文章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还常常夸大其词,吸引粉丝转发。通过这种“微信公众号矩阵”,该团伙吸引了超过100万粉丝。

该团伙的非法收入主要来源于“有偿删帖”。张恒莉表示:“一些人发现自己隐私被泄露,找到客服要求删帖,团伙成员就借此机会进行敲诈,根据阅读量的30%到50%收取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删帖费用。”

【网络霸凌“魔爪”伸向未成年人】

张恒莉指出,该案的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初高中在校学生。除了经济损失,这类事件还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例如,佳佳被迫支付了2000元删帖费,尽管文章已被删除,但她因此变得厌学并患上了抑郁症。

“这实际上是一种利用网络霸凌、精神压迫的新型软暴力犯罪。”张恒莉表示,网络团伙利用网络的隐秘性和犯罪成本低的特点进行犯罪,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和名誉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犯罪嫌疑人均为“00后”】

法院判决书显示,2020年底,文某某因敲诈勒索罪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另外两名团伙成员也被判处7个月有期徒刑。

张恒莉指出,该案件中不仅有许多未成年人受害者,涉案的文某某等三人也均为“00后”,作案时刚成年。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和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三人均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以“网赚”幌子诱骗青少年做帮凶】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的网络犯罪团伙往往利用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贪图小利、涉世未深的特点,以“聊天发帖轻松赚钱”的谎言引诱他们成为帮凶。

近期,广州警方捣毁了章某强恶意索赔犯罪团伙,逮捕了13名犯罪嫌疑人。经调查,章某强发展了30多名骨干成员,并不断招揽在校学生和社会闲散人员发展下线,组建网络社团“大猪组”,以大量恶意评论、差评、灌水等方式威胁网店商家,索要“保护费”和“赔偿款”。

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分局重案大队副大队长邝磊介绍,该团伙共有36名成员,年龄在15岁至22岁之间。为首的章某强,案发时18岁,是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主要通过网络招募“打假学徒”,传授敲诈勒索手法,发展了311人,收取“拜师费”约24万元。

“该团伙利用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易受诱惑的特点,灌输不当的牟利方法。”邝磊表示,“案发时正值疫情期间,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活跃度较高,不少人受到‘网赚’氛围的影响,想趁机赚些零花钱。”

【加大打击网络犯罪黑灰产业链力度】

专家认为,此类案件暴露了网络犯罪团伙向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群体蔓延的趋势,值得高度警惕。敲诈勒索、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在网上传播,不仅扰乱线上线下社会秩序,还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万勇建议,进一步提高治理网络黑灰产的法治化水平刻不容缓,不仅要强化“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的意识,更要确保每个人的行为都在法律框架内。

记者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了解到,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秋风2021”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自媒体从事虚假新闻、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等活动,持续打击“网络水军”“黑公关”,清理关闭一批违规自媒体账号。

【加强网络平台自身监管力度】

张恒莉认为,相关互联网内容平台应增强自我监管意识,将社会责任落实到实际经营中,例如,完善投诉反馈渠道,一旦接到举报信息应及时处理核实,涉嫌违法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完善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

“当前针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应该突出法律的保护作用。”广州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子殷说,“以往的普法教育多以预防违法犯罪为目的,采用震慑为主的手段,导致未成年人在遇到侵害时不敢也不懂用法律保护自己,选择了服软、妥协和退缩。”

张恒莉指出,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是网络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但他们认识能力有限,法律意识相对较弱。她呼吁家长、学校和社会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和防范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的普法宣传,送法进校园、进社区,以案说法,防止他们陷入网络犯罪的陷阱。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