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老人是否真的需要接受手术?即便需要手术,涉事医院为何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如此大方,而对于老人的具体病情却只字不提?
据媒体报道,一位76岁的老人被接到莆田平安医院“免费”进行手术,而家属对此并不知情。老人称,某天清晨听到村里广播宣传有免费体检活动,便前往了解情况,并随后被送往莆田平安医院,在当天接受了白内障手术。由于整个过程包括手术、餐饮及住院均为免费,老人在《手术同意书》等文件上按下了手印。术后她住院一天,次日由专车送回了村里。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以及将要采取的医疗措施。当涉及到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告知患者相关的医疗风险、可选的治疗方案等内容,并确保获得患者的明确同意。这位76岁老人因为听信了“免费体检”的宣传而前往医院,可能并未充分理解所面临的风险就做了手术。那么,在此期间,医务人员是否按照法律规定解释了所有必要的信息呢?
从结算单上看,老人此次手术产生的总费用为4050.17元人民币,其中医保基金支付了3235.22元,个人需支付814.95元。但老人表示自己并没有支付任何费用。通常情况下,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普通患者需要承担起付线以下和个人自费部分的费用。然而,该医院为何分文未取?这一连串不明朗的操作,难免让人怀疑这家营利性医院存在违规行为。
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今年5月,媒体曝光了一起“骗保”案件:一家医院打着为五保户老人免费看病的幌子,实际上涉嫌骗取医保基金。经警方初步调查发现,汾阳残康中医医院以定期健康检查为名,接送农村特殊人群到院住院,期间提供免费食宿,且8人的住院记录与医保系统中的信息不符。面对压力,医院自查后于5月2日向医保监管部门退还了违规使用的197601元医保资金。
对比这两起案例,可以发现许多相似之处:老人们都是被诸如“免费检查、免费治疗”之类的承诺吸引而来,还享有专车接送服务,无需自掏腰包……唯一的区别在于,前一案例中很多所谓的检查项目根本不存在,而在本案例中,老人确实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核心问题在于,老人是否真的需要做这个手术?如果确实需要手术,为什么涉事医院在财务处理上显得如此大方,却对老人的具体病情保持沉默?
公开资料显示,莆田平安医院成立于2004年8月,注册资本为160万元人民币,并在2021年被限制高消费。种种迹象表明,这起事件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值得监管机构深入调查是否存在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强调,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之间统一高效的政策协调、信息共享和监管联动机制。医保基金是民众的“救命钱”,但从已曝光的一些案例来看,某些医疗机构热衷于利用“看病不用花钱、吃住也不用付费”等诱惑手段,通过虚假住院、过度治疗、伪造检查报告等方式不同程度地套取医保基金。在严厉打击各种骗保行为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确保每一分钱都真正用于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