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资讯

热门消息 > 3D游戏领域的新震撼

3D游戏领域的新震撼

2025-05-20

新神降临?


每当新游戏上线、热门作品推出续集,或热门游戏推出新角色时,总会引发3D区的一场“腥风血雨”。像《最终幻想7:重制版》的蒂法、《生化危机4:重制版》的艾达王,或《街头霸王6》的春丽,都在新作的加持下,焕发了新的生机。

最近也有几个这样的例子。

前两天,去年的年度黑马《漫威争锋》发布了最新角色“白皇后”及其伴生皮肤的预告,在海内外引发巨大热度。凭借一双强而有力、堪比春丽的美腿,不少玩家在看完预告后,脑海里只剩两个字——会抖!

不出意外,白皇后上线后,今年3D区又将多出一位新星,完美契合互联网的34法则。

不过,相较于唤醒XP的白皇后,最近有一款新游戏在这方面的表现更加劲爆——某种意义上,它几乎是在全XP领域上疯狂跳舞。

这款游戏,叫《镭明闪击》。

游戏一开始,玩家扮演的角色就被一个超酷的皮衣女王用皮鞭狠狠抽打。

度过开场剧情,看一眼主角团队,你会发现各种风格的角色应有尽有:机能风冷酷皮衣女杀手、治愈系温柔大姐姐、充满异域风情的黑皮女技工等,在各路LSP的好球区上尽情摩擦。

这些角色不仅在外形设计上细节满满,在演出细节上也相当到位。只要你敢开技能,她是真的敢抖给你看。

制作组在游戏中展现的XP元素包罗万象,各种属性信手拈来——街头涂鸦风元气少女、赛博朋克风黑帮女老大、冷艳眼镜御姐,应有尽有。这些角色的到来,已经让人无法想象游戏的评论区和二创区会有多精彩,相信会和3D区一样热闹。

如果只看这些,你可能会以为这款游戏只是一款靠擦边与软色情取胜的“不正经游戏”——我原本也是这么以为的。结果玩了一会后,我只觉得“女人只会影响我决策的速度”。

真正让人上头的,其实是游戏的玩法。

这不仅是一款具备相当深度的“硬核”游戏,还在传统游戏玩法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当程度的探索和改革。

除了3D区,它还震动了塔防区——

因为,他们改变了塔防游戏只能被动防守的玩法,转而探索“让防御塔能够主动进攻”的全新方向,设计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塔攻”游戏。

塔防这种玩法类型无需赘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游戏品类,且一直在变革中。比如,“植物大战僵尸”系列用阳光改变了资源循环的玩法,划分多条轨道,并让炮台(植物)处在同一条路线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塔防游戏的玩法。

在后世的许多塔防游戏中,我们也能看到对炮台种类、炮塔机制、敌人机制等不同类型的拓展与探索。其实,让玩家在游玩过程中拥有更多进攻主动权的设计,在很多塔防游戏中并不罕见,如“王国保卫战”系列中的“英雄”单位,就拥有独立于防御塔的主动迎敌能力。而像“兽人必须死”系列,更是大幅度强化了玩家角色能够提供的伤害能力。

某种程度上,《镭明闪击》所提出的“塔攻”概念,一直存在于传统的塔防游戏中。但区别在于,传统塔防游戏无论为玩家提供了怎样的主动性,其游玩体验核心仍然是被动的防御战。《镭明闪击》则将这种攻击性推到了另一个极端,虽然都是部署不同的炮台来攻关,但玩家在游戏中始终扮演着主动进攻的一方。

很多塔防游戏都会在关卡开始前高亮敌人的行军路线,而在《镭明闪击》中,这条路线却是玩家的进攻路线。玩家需要利用队伍中不同功能的角色,去攻占敌人的“防御塔”阵地,称得上是一种“倒反天罡”。

本作的设定结合了近未来科幻与枪战题材,在战斗中融合了很多战术射击和战场指挥的部分。游戏中的队员分为“重盾”“突击”“火力”“狙击”“工程”“医疗”“隐刃”七大独特职业,玩家作为指挥官需要合理搭配与做好战场布局。比如,地图中存在掩体,除了“隐刃”职业外的所有角色,最好都放置在地图上存在“掩体”的地块,否则会承受过多不必要的伤害,角色换弹时也需要掩体的保护。

每名角色都会因为自身的特性不同而装备不同的枪械武器,比如“突击”职业往往装备攻击距离较近的冲锋枪与霰弹枪,“火力”职业则装备输出更高、距离也更远的自动步枪。不同的枪械本身也有不同的特性,甚至可以大幅度强化角色本身的战斗力。

放置完成后的角色不可移动,会自动攻击射程范围内的敌人,当攻击范围内没有可攻击目标时,角色会“休整”并返回玩家手中,等待一定时间后可以进行下一次放置。

由于每个角色装备的武器不同、攻击距离不同,因此选择放置位置,就成了游戏最重要的决策点。这点与传统塔防游戏并无不同。但由于本作是一款“塔攻”游戏,因此在这部分玩法设计上,会更加凸显进攻性。

在初期的游戏体验中,《镭明闪击》的战斗玩法关键,是一个名为“侧击”的机制。

由于敌人的“防御塔”同样会被摆放在“掩体”后,因此玩家需要找到能够绕过掩体的攻击角度,让角色完成对敌人的“侧击”,从而获得伤害加成,以及击破精英敌人的“弱点”。

这一机制的加入让本作的角色位置摆放决策,变得更加主动、复杂与多样化。游戏对玩家的要求,不仅有传统塔防游戏中的“让角色可以打到敌人”,还有更进一步的“让角色打的位置更加精准”。

玩家需要同时兼顾角色本身的定位、技能、攻击距离,以及不同职能的角色相互之间的配合,来完成集火、治疗、分摊伤害等进攻策略。

而这些策略本身,又会因为每个关卡不同的掩体设计、敌人阵型设计,以及特定的“功能地块”,产生不同的变化。

但当玩家度过甜蜜的新手阶段时,会发现这套针对“侧击”和“位置选择”的玩法内容,只是游戏内最基础的玩法内容。随着玩家进度推进,会逐渐发现游戏内不仅对玩家选择的位置有要求,对玩家摆放角色进行战斗的顺序和时机,也有一定的要求。

本作中,有相当一部分角色除了满能量后可以释放的技能外,还有着入场技能——这些入场技能,往往是角色发挥其功能的核心能力。比如,主线赠送的治疗角色“芮妮”,她的入场技能是对射程内生命百分比最低的友方进行治疗,这是她治疗量最高的技能,因此如果不想浪费可贵的治疗量,她的最佳部署时机便是一名友方残血时。

此外,同样是主线赠送的辅助角色“胡米塔”,她的入场能力是获得一个可以摆放的“物流基站”,能够在其他友方入场或释放技能时,提升他们的攻击力。如果要吃满这个加成,那么这个角色的部署时机则会相当靠前,仅次于吸引火力的“重盾”角色。

角色的能力、攻击距离、地形、敌人的分布等要素,共同给游戏中的关卡增加了相当大量的可能性。玩家不仅要决定每个角色摆放的位置,还要决定他们先后入场的顺序,以及具体的入场时机。如果遇到有着多重阵地的关卡,那还需要优化出多套方案,才能成功过关。

到这里为止,以手游的游玩强度而言,《镭明闪击》对游戏内策略玩法的拓展,已经足够超标了。诸多要素的综合考虑,已然足够有趣且烧脑。我原本以为这就是游戏中策略玩法的上限所在——

直到我解锁了游戏中的“战术模组”系统。

毫不夸张地说,前文中提到的所有玩法内容,都只是游戏中的“新手教程”,让玩家熟悉游戏内基本的决策玩法。当“战术模组”内容解锁后,玩家才真正打开了本作广阔策略玩法世界的大门。

“战术模组”是一个提供团队加成的系统,但它所提供的团队加成,不仅仅是数值加成,还有机制加成。

有过一定策略游戏经验的玩家应当都很清楚,数值的提升只是内容的填充。而新机制的添加,则会让原本的游戏玩法天翻地覆。

而这些让游戏玩法有根本性改变的“战术模组”,目前放出的就已经有八个。

游戏中会推荐新手玩家使用“沙鹰本色”模组,这个模组的机制是提升“侧击”伤害,以及当角色入场触发“侧击”时,会对敌人发射一枚额外的导弹。当发射导弹达到12枚时,玩家可以获得一个独立的,可以放置在地图任意位置的“掩体”。

之所以这个模组适用于新手玩家,是因为这个模组的机制,本质上是对游戏原本玩法逻辑的强化,它仍然延续着对“侧击”这一基础战术思路的鼓励,并没有偏离原本玩法太多。

但除它以外的模组所带来的变化,全都需要玩家从头学习与构建新的战斗思路。

比如,“军工武装”这个模组,其机制是每当玩家部署一名20费用以下的角色时,队伍中20费用以上的角色就会被强化,获得一个额外增伤与增加暴击率的BUFF。强化可以叠加三层,在一名被强化的角色入场后,重新计算。

这个模组提供的是相当标准的“养大哥”思路,通过低费角色的铺垫来提高队伍输出核心的战斗力。使用这个模组,玩家就必须搭建一支由多个低费用角色与少量高费用角色组成的队伍,同时在战斗时尽可能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部署角色。

布置顺序的限制,会要求低费的角色能够撑住前期的场面,也会要求高费的角色需要具备被强化后掌控战局的能力。这些要求显然在考验玩家的经验与知识储备,要求玩家有更成型的队伍搭建思路,以及对游戏中诸多角色的性能有足够的了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