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马戏团 | 文
这周对《明日方舟》玩家来说,注定不平凡,因为一个陪伴他们,同时也陪伴游戏五年多的重要角色离去了。
不论你是否玩方舟,都可能见过凯尔希,因为和她有关的二创太多了。对《明日方舟》玩家来说,凯尔希早已成为游戏的一部分,她参与了许多剧情,也在多数同人作中登场,有大量喜欢她的玩家——凯尔希,在我看来算是《明日方舟》的一张名片,至少,她是罗德岛的名片。
说凯尔希死了,其实是不准确的。虽然她确实经历了某种类似死亡的过程,但她的“特殊构造”,让她有复活的可能,剧情也暗示了这一点。然而,试图复活她的人们,最终会尊重她自己的想法,而我有感觉,凯尔希本人希望的,或许不是简单的复生。
凯尔希陪方舟走过的五年多时光,她不仅是个代表角色,更重要的是,她是个极为特殊的二游角色。早期,凯尔希有过一些争议,比如她对待博士的态度,以及其谜语台词。但随着剧情推进,许多争议,都被化解了。
取而代之的是,熟悉了凯尔希的玩家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复杂、厚重,且颇具深意的塑造,以至于你无法把任何一种模板,简单套在她身上。这种特殊性,也使她变得越来越像真实的生命,一个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凯尔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眼中的凯尔希。
谁是凯尔希?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最直接的回答是:她是博士失忆前的造物,源自前文明的科技,在泰拉大陆游荡了上万年,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以及让文明得以延续的方法——如果神般的人,想要毁灭一个文明,这个文明的生灵,该如何为自己找到延续的理由?
但这不是个合格的回答,关于“谁是凯尔希”这个问题,对任何一位关注剧情的《明日方舟》玩家来说,在五年前和今日的答案,我想都是截然不同的。
答案,其实就在于“凯尔希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往深处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故事,都和凯尔希的塑造有关,哪怕这些故事她没真正出场。
凯尔希是长生种角色,去年,这类角色曾在海外有过一场热议。因为当时《葬送的芙莉莲》和《力量之戒:第二季》同时播出,许多人纳闷,为何都在刻画长生的女精灵,前者作为一部动漫的塑造结果,却比史诗定位的后者好了太多。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力量之戒》中的凯兰崔尔,被塑造成了一个性格普通的战士,所谓长生,只是毫无存在感的标签,人物显得幼稚浅薄。而芙莉莲看似少女,实则周身都是岁月的痕迹。
在芙莉莲身上,有种超脱人类时间的轻盈感。无以计数的光阴穿她而过,在她身上却似乎没留下痕迹,人类的恶与贪婪没有腐化她,她依旧天真,却不幼稚,她一如既往爱着一切,却毫不功利。她会为爱己之人的逝去而流泪,却也会因为对时光的忽视,错失这份爱。
她的一切,都有岁月的轻盈,有时这种轻盈会让身披凡尘的生命无法承受。
而凯尔希的塑造,正和芙莉莲一样,布满岁月的痕迹,与芙莉莲不同的是,她身上的岁月是沉重的。
早年,人们吐槽凯尔希总说谜语,因为她总把自己知道的真相,说得含糊不清。而游戏后来给出了解释,这是因为凯尔希被同为其创造者的普瑞赛斯,植入了某种不能透露真相的机制。
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她认为,仅说出真相,对代表玩家的博士来说,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必须去亲眼见证真相,才能真正理解。
这句话,其实也是凯尔希这些年塑造的一个注脚。
之前我们说过,《明日方舟》的剧情,是想要讲述关于文明的故事,所以,它必须先去真正描写文明,这部分不能用一些空洞的大词来替代。而凯尔希“长达万年的生命”亦是如此,它不能只是一个无意义的年龄。
在游戏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截然不同的国度走过战争、变革、新生与混乱。我们看到政权崩塌,看到思潮燃烧,看到文明迁徙、王朝湮灭;同时,我们看到亲情在沙场的抉择,看到孩童因为苦难迷失自我,看到啤酒花在荒野盛开。
而当我们见证所有这一切的同时,剧情的一角总会以某种方式提醒我们:这些也是凯尔希曾见过的事物,她曾见过它们千百亿遍。
《明日方舟》对泰拉大陆上一切故事的刻画,同时也是在刻画凯尔希的眼睛。
有时,这些刻画是极为成熟的。譬如对很多奇幻故事而言,剧本都会在大战终结时落幕,胜利是引来阳光和黎明的号角,战争的终结,欢呼与庆贺中,伤痛结束了。
然而有本历史著作叫《野蛮大陆》,它说的是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真实历史,作者在长年研究后,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战后欧洲。你会发现,战争其实并没有结束,废墟也没被重建,仇恨和报复继续蔓延了很久,变成角色互换的烧杀掳虐。令人不忍直视的暴行,才是史书所写的欢呼背后,真实涌动的血脉。
《明日方舟》对战争的刻画也有共通之处,《我们明日见》《挽歌燃烧殆尽》都是在说大战后的故事,但它们不是治愈的。你会看到伤痕和死亡,伤痛依旧在蔓延,人们无力治愈创痕,恨意依旧在把刀剑送回告别武器的手中。
无尽困境导致的疲惫和迷茫在蔓延,接着你会意识到,凯尔希也见证过这一切。她不断看着它们重复,见证着这个无尽的循环;大家对困境的思考、幻想过的所有破局努力,凯尔希都曾经历过。
《明日方舟》复杂成熟的剧本,让我们理解了凯尔希所经历的疲惫,窥见她万年视野的一角,那无尽的战乱,和生命的挣扎与意义……足以解释她性格中所谓的“冷漠”与严肃。
于是,随着我们对泰拉大陆的困境,了解得越来越深,我们难以真把凯尔希视作某类标签单一的角色,一个摆着臭脸,拿博士当握力计的“凶悍”角色?不,她无法被简单概括。
相反,我们开始觉得她承受了太多,她最初的冷漠,大概只是经历过太多痛苦后的淡然。上万年没有出路的时光,有无数的理由足以将她压垮,可她从来无惧于此,她从来不是疲惫的,在她平淡的表情中,隐忍的坚韧透过这五年多的时间慢慢浮出,让她宛若一颗希望之火种在开始燃烧前,走过的那道漫长的晦暗旅途。
同样开始理解的,还有凯尔希对博士的态度。最初的凯尔希,几乎处处透着对博士的不爽,这也决定了她在二创里的强势形象。
最初我们觉得,她对博士甚至不是友善的,后来,她也确实说出过“我不会停止恨你”这样的话。
可随着故事发展,喜欢凯尔希的玩家却越来越多,她也似乎变得愈发温柔,为什么?
因为我玩《明日方舟》越久,越觉得这个游戏里,实则有很多关于爱的故事。
爱不止有一种。你在故事里看到的,有孩童对英雄的爱,战友对战友的爱,迷路者对灯塔的爱,狂想之人对幻梦的爱,以及你所感受到的,在你身上看到火光的人,对这火中希望的爱。
这些宏大复杂的“人类之爱”,宛如一曲生命的交响诗,被编织在了凯尔希对待博士的态度中。你越了解泰拉大陆,乃至吞噬它的宇宙发生了什么,越能看出凯尔希内心对博士的真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