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速看_德州日报社_人民日报聚焦:德州宁津农民的“科学种田,咱得赶趟儿”

作者:admin 日期:2025-05-01 点击数:0

山东农民杨长胜用智能设备打理8000亩麦田“科学种田,咱得赶趟儿”春风拂过,山东宁津县保店镇前杨西村的麦田泛起一片青色村民杨长胜蹲在地头,掏出手机,点开“宁农云服”小程序,屏幕上跳出施肥方案:每亩40公斤复合肥,氮肥占比31%、钾肥占比5%。

“神了!”老杨划动手机屏幕仔细查看,“手机给麦田‘开方’,比我们老农民还明白”跟黄土地打交道30多年,老杨信的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啥时候追肥?用啥肥?全凭经验”老杨感慨,靠感觉施肥,有时也会拿不准,“前几年春灌,尿素撒多了,麦苗不结穗,心里那叫一个急啊。

”转机来得巧县里发展智慧农业,派出技术员下乡,向村民推广“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老杨摆弄了半辈子锄头,起初一听,还直撇嘴:“净整花里胡哨的,种地能靠手机,骡子都能上树哩!”然而,隔壁赵书勇家的变化,让老杨坐不住了。

打眼一望,人家麦子长势齐整,青汪汪一片惹人馋“老杨,信我一回!”赵书勇拿出手机比划,“手机就是新农机,比我们老辈人看天摸地准多了我这亩产从500公斤蹿到了650公斤”老杨心动了保店镇办的智慧农业培训班,他报了名。

刚开始上课,老杨有点不适应,手指头笨拙地在屏幕上点来点去“您就把这当‘新锄头’,点这里,土壤墒情就出来了”授课老师手把手教,老杨很快上手了“可真到地里实操,还是不熟练,无人机撞来撞去,自带的3万元保险额度很快见了底。

释放你的想象力,尽在星界云手机!群控改机、定制镜像、界面预览、应用安装、云机授权、灵活组网,丰富功能满足个性化需求,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私人云移动终端。

”老杨不气馁,虚心请教授课老师,钻研维修技术,田间地头成了他的第二课堂渐渐地,老杨操作智能设备已是游刃有余,8000亩麦田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新农机,有啥不一样?产前,通过卫星、传感器和平台数据,为土壤的地力、肥力做“全面体检”。

3号麦田土壤氮含量才1.2克/千克,平台结合小麦生长模型开出方子,老杨按方“抓药”每亩施了30公斤尿素,叶片由黄转绿,植株高度比周边地块高出一拃“这‘千里眼’,着实厉害”老杨叹服眼下,正是春管关键期老杨的智能手机成了“田管家”。

“平台像医生把脉,能监测苗情、病虫害,还能预估产量”老杨轻触屏幕,“你瞅,智能灌溉更是抠着算,每亩每次用水量都能控制在40立方米左右,不多不少刚刚好”过去,侍弄庄稼,靠天吃饭,凭的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经验;如今,“云”上种田,使的是绣花功夫——变量追肥、靶向施药、定时除害……水肥药量精算到每株麦穗头上,缺啥补啥、精细管理。

去年秋收,老杨管理的8000亩麦田迎来大丰收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掌握全县收割进度,及时调配农机抢收“那场面,热闹着嘞”老杨说“2023年,亩产还只有550公斤,去年‘蹦’到620公斤”老杨算了一笔账,“比起以前,种地更轻松了,产量还更高了。

”老杨是乡亲们眼中的“数字种田红人”,谁家设备“闹脾气”、谁对智能操作犯嘀咕,总是先想到:“找老杨帮忙瞅瞅去”借助智慧平台,当下,宁津县73万亩麦田春管正有序展开,放眼田野间,传感器像哨兵伫立田间“科学种田,咱得赶趟儿。

”微风裹着泥土香,老杨蹲下身,指尖拂过青青麦苗,兜里手机振动,“又该给3号田‘开方’喽!”【编辑点评】杨长胜从“老把式”向“数字农人”的蜕变,折射出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传感器监测、大数据分析……智慧系统成为农民的科学决策工具,精准指导施肥、灌溉与病虫害防治等生产全环节,节水节肥,稳产增产。

田间的科技创新,正推动农业从“体力活”转向“技术活”未来,要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下沉,让更多农民拥抱智慧农业,以“数字犁铧”深耕田野沃土

无限可能,星界云手机为你开启新时代!适用于营销推广、云游戏、移动办公、云测试等各种场景需求,助力你实现业务增长、效率提升、灵活测试等目标。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631580315@qq.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