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追放》战斗系统简介​

《少女前线追放》以“美式战棋”为核心玩法,融合属性克制、导染指数、稳态机制、协调支援及地形掩体等特色系统,强调策略布局与资源管理,为玩家呈现兼具深度与爽感的回合制战斗体验。

​《少女前线追放》战斗系统简介​插图

1. 核心战斗机制

属性克制

敌我双方单位分为物理(绿)、电磁(蓝)、热态(红)、重组(黄)、逆变(紫)​五种属性,遵循“克制方造成20%额外伤害、被克制方伤害降低20%”的规则。例如,物理属性克制热态,热态克制电磁,形成循环克制链,是阵容搭配的基础逻辑。

导染指数

导染指数是战斗中的“士气增益资源”,初始值由战场“崩塌辐射浓度”决定,随击杀敌人、角色技能释放逐步提升。其作用包括:

  • 伤害加成​:指数越高,我方人形造成的伤害越高;
  • 技能解锁​:部分强力主动技能(如纳美西斯“恐慌袭击”)需达到特定导染值方可使用;
  • 被动激活​:高导染值可触发人形被动效果(如增伤、吸血)。导染值的合理积累与使用,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稳态与掩体系统

  • 稳态指数​:掩体的减伤效果与稳态指数挂钩——有稳态时进入掩体可获得高额减伤,稳态为0时掩体仍提供基础减伤。玩家需通过战术安排(如保留稳态)最大化掩体保护效果;
  • 掩体类型​:分为边界掩体(不占地格,提供基础闪避)、高段掩体(阻挡射击路线,高减伤)、制高点(最高闪避+命中提升)​,不同掩体适配不同战术需求(如远程角色占据制高点提升输出)。

2. 战斗流程与操作

战棋基础框架

采用回合制走格子模式,玩家需根据敌方站位、技能范围调整己方人形位置(如将脆皮角色放在掩体后、近战角色绕后切入)。每回合可执行移动+攻击/技能操作,优先击杀敌方核心C位(如输出型人形)是常见策略。

协调支援系统

通过消耗无人机燃油​(每场战斗初始100点)呼叫支援,每回合可使用一次。支援类型包括:

  • 对地扫射​(燃油40点):对1×1区域进行2次机枪扫射,适合针对单个精英目标;
  • DS9战术炮塔​(燃油60点):空投炮塔至1×1区域,持续5回合(第6回合自毁),可吸引敌方火力并造成持续伤害;
  • 寻敌导弹​(燃油70点):对7×7区域进行广域轰炸,适合清理杂兵群或触发“同时击杀”效果(如积累导染值)。支援的选择需结合战场局势(如杂兵多用导弹、精英目标用扫射)。

3. 角色定位与技能体系

角色定位

人形分为四大定位,分工明确:

  • 火力​:核心输出角色(如克罗丽科),负责造成高额伤害;
  • 防卫​:提供稳态点数或维持稳态(如奇塔),保障队伍生存;
  • 支援​:负责治疗(如寇尔芙)或增益BUFF(如提升攻击力),增强队伍续航;
  • 尖兵​:近战单位(如琼玖),通常具备高机动性或特殊技能(如无视地形攻击)。合理搭配定位(如“2火力+1防卫+1支援”)是阵容强度的基础。

技能设计

每个角色拥有3个普通技能(含主动/被动)+1个大招​:

  • 普攻​:0消耗、0CD,是主要输出手段(如克罗丽科的近战劈砍);
  • 主动技能​:需消耗导染值或满足导染门槛(如琼玖的“闪电技能”需高导染),多为增伤、控场或辅助效果;
  • 大招​:高消耗、强效果(如纳美西斯的“恐慌袭击”),需提前积累导染值,是扭转战局的关键。公测版本新增支援射击、反击类技能​(如角色自动反击敌方攻击),丰富了战术选择。

4. 特色玩法:边界推进

区别于传统战棋的固定走格子,“边界推进”是《少前2:追放》的创新模式,融合潜行RTT元素​:

  • 玩家进入污染区后自由控制即时行动,敌人按规律巡逻;
  • 可选择躲避视野潜入​(避免战斗,收集素材)或主动发起战斗​(进入战棋模式);
  • 战斗胜利后获得素材、资源,行动区补给箱可获取武器配件;
  • 公测新增“重启整备站”装置,角色阵亡后可复活,降低开荒难度。

5. 养成与策略关联

战斗系统的策略性延伸至养成环节:

  • 角色养成​:通过“心智螺旋”开启天赋树(获得属性点与技能点),提升等级、强化技能;
  • 武器培养​:武器可升级、装备配件(属性随机,有套装加成),配件需通过副本刷取(如军备解析);
  • 资源获取​:素材本(深度搜索、决策构象)、首领挑战本等副本,需用战棋策略通关,获取养成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