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椋定位为 “能量系单点控 + SP 封锁型副 C”,以 “沉默爆破” 控人、“汲能光束” 吸 SP 与自增伤,并靠反击网络反复压制关键目标,适配单点压制与长线控场场景。

核心机制速览
- 沉默爆破:单体两段能量伤害,附 70% 基础概率沉默 1 回合,克制 SP 技阵容。
- 汲能光束:两段伤害,目标 SP<20 时自身伤害 + 20%;命中最多汲取目标 20 SP,OD 下伤害更高。
- 急躁反击:自身受击有概率触发 “汲能光束” 反击,叠加 SP 汲取与伤害。
- 反击网络:队友受击也有概率替你反击,形成连锁吸 SP 与沉默。
- 强势反击:触发反击时,每 10 SP 额外 + 1% 伤害,SP 越高越赚。
配队思路(围绕 “控点→吸 SP→连锁反击”)
- 单点压制(推荐):星椋 + 赫拉(护盾 / 耐久)+ 琶音(护盾 / 解控)+ 白蛉(增伤 / 暴击)+ 袅韵 / 赋格(增伤 / 易伤)+ 拉(全队耐久 / 机神);星椋主盯敌方核心 SP 位,靠反击链反复沉默 + 吸 SP。
- 长线控场:星椋 + 灼碧(耐久副 C / 治疗)+ 霖(群体回复 / 净化)+ 赫拉 / 琶音;边回边控,拖长回合放大反击收益。
- 平民过渡:星椋 + 琶音(增伤 / 护盾)+ 胡蜂(增伤 / 提速)+ 练度较高的单体 / 群攻;优先保命中与暴击率。
养成与芯片优先级
- 养成:跃升 2/4 质变;技能优先 “沉默爆破”→“汲能光束”,普攻最后补。
- 芯片:
- 控场辅助:集中 4(效果命中)+ 任意 2;主词条:上侧攻击、中间防御 / 机动、左侧耐久、右侧效果命中、下侧机动;副词条优先命中→暴击率→攻 %。
- 输出副 C:能量 4(更快 OD)+ 任意 2;主词条:上侧攻击、右侧暴击率、下侧暴击伤害,中间 / 左侧看阵容补生存;副词条先暴击率达标,再堆暴伤与攻 %。
- 跃迁天赋:优先 “心流感应 / 强势反击”,强化反击链与 SP 越高伤害越高的收益。
实战手法与节奏
- 开局定点:优先用 “沉默爆破” 封住敌方核心 SP 位;若无合适目标,先用普攻叠节奏。
- 循环原则:以 “沉默爆破→汲能光束” 为主,利用反击网络反复触发 “汲能光束” 吸 SP 与沉默;OD 留给关键目标或配合易伤窗口。
- 爆发窗口:等 “增伤 / 易伤” 覆盖且目标 SP<20 时开 OD;面对多段反击触发,先易伤后 OD 收益更高。
- 长线控线:生存位全程兜底,以 “沉默 + 吸 SP” 压敌方关键技能轮转。
场景要点
- 开荒 / 周本:单点效率一般,更适合能拖回合、有稳定反击环境的波次。
- 高难长线:拉满生存链后,靠 “反击网络” 滚雪球,对 SP 技 BOSS 与群更占优。
- 克制阵容:对 “需 SP 开大” 的体系(如部分 BOSS / 高 SP 消耗角色)压制力强。
短板与替代思路
- 短板:沉默为概率,对命中与生存链要求高;反击看脸,需一定练度支撑。
- 替代思路:周本 / 日常用常规 AOE 队;高难 / 克制战再上星椋体系。
一句话总结:把星椋当作 “单点控 + SP 封锁” 的能量副 C,围绕 “沉默爆破→汲能光束” 循环,用反击网络反复压制关键目标,在长线与 SP 技阵容面前表现最佳。
THE END